如何预防和及早发现手足口病?
宝宝得了手足口病,除了发烧,还会在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者疱疹。
手足口病就是因出疹子的部位特殊而得名。
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,具体表现有口痛、厌食、低热,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。
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,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、肺水肿、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。
如何发现是否感染了手足口病呢?
在手足口病的感染过程中,可以从孩子的一些症状来发现和判断问题。
一、查
潜伏期。
一般来说,手足口病有三到五天的潜伏期。这个阶段,宝宝没什么症状,该吃吃该喝喝。
发烧。
手足口病引起的发烧有两个特点,升温快,温度高。刚才还好好的,一转眼,宝宝额头就滚烫滚烫的,一般热度是38-39℃,严重时会烧到40℃。
如果不采取退烧措施,可能会持续四到七天。
出疱疹。
发烧一两天后,嘴里、手掌、脚掌,甚至小屁屁上,就开始冒出米粒大小的玫瑰色疹子。
疹子出齐后,部分疹子会变成绿豆大小的疱疹,疱疹的周围有红晕。
身上的疱疹一般不疼不痒,嘴里的疱疹可就麻烦了,一碰就破,一破就疼。
一般两到四天后,疱疹就开始吸收、结痂,结痂基本就代表手足口病要好啦。
孩子高烧不退!
宝宝满嘴的疱疹,根本没法吃饭,不是饿哭,就是疼哭!
日哭夜哭,怎么都哄不好,还发热,每过三十分钟就量量体温!
宝宝被传染了手足口病,全家人的生活都乱套了。
那么,在手足口病高发季又该如何给孩子们做好防范呢?
这就可以通过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来做好预防措施:
食物传播是手足口病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。
过期的、变质的、生冷的食物上面,尤其是没煮沸的水里,满满都是病毒的身影。宝宝一吃,很容易传染。
所以食材要新鲜,食物要煮熟,水也要煮沸。小朋友们最好不要你一口啊,我一口。危险啊!
二、防
飞沫传播也是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之一。
几个宝宝窝在一起说话,这一开口,病毒的机会就来了,在飞沫的助推下,一起聊天的所有宝宝,就都是病毒的俘虏啦。
给宝宝戴个小口罩,就能轻松挡住手足口病病毒。得病的宝宝需隔离,以防疾病扩散哦。
小朋友么们很顽皮?吃吃小手又抓抓玩具,抓抓玩具又吃吃小手。
吃吃小手时,病毒爬上小手,它可就是病毒的播种机了,小手碰过的、抓过的东西,就都被病毒污染了。
下一个小朋友的小手来了,病毒就跟着它又来到了嘴巴,进入肠道,开始新的旅程。
直接接触、间接接触都是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哦!
插一句:导致手足口病的病毒不怕酒精,所以用酒精擦洗小朋友触碰过的玩具用品是没有用的哦!!!
紫外线、漂白粉、甲醛、碘伏,才是这些病毒的克星。高温水煮也能杀死这些病毒。
记要点:煮、泡、晒、擦。
煮。宝宝的奶瓶、餐具,用前煮个20分钟,煮煮更健康。
泡。宝宝的玩具,每周用消毒液或漂白粉泡个30分钟,把病毒杀干净。
晒。宝宝的毛巾、尿布、衣物、被子等,都要经常换洗。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病毒可是杠杠的。
擦。地面、台面等宝宝经常碰的地方,每周用消毒水或者漂白粉进行擦拭。
尤其像厨房、卫生间这些卫生重灾区,更要重点对待。
那些已经传染上手足口病的小朋友,可以进行一些治疗,减少痛苦。
手足口病的治疗,最最关键的就是两点,一个是体温,一个是疱疹。
关注宝宝的体温变化,不超过38.5℃时,可以用物理降温。
超过39℃就要用药物降温啦,要注意观察,发现宝宝精神不好时,立即就医。
宝宝身上刚长疹子时,可以涂炉甘石洗剂,并及时为小朋友修剪指甲,以免抓破疱疹。
如果疱疹破了,就要改涂消毒液,防止感染。
口腔内的疱疹容易破损,形成溃疡,还疼得厉害。
可以往宝宝的小嘴里,喷点儿雾状消炎药,让溃疡早点儿恢复。
饮食以牛奶、蛋羹、肉糜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。为了减少对溃疡的刺激,吸管是个不错的选择呦!
其实,手足口病病毒跟感冒病毒是一个德性,就算用生命在捣乱,它们大概也只能蹦跶个七天。
哪怕放手不管它,时间一到,也会好的。